孔姓: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后人以其名為姓;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蛞匀嗣、祖名為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鄭穆公后人孔張的名為姓;衛國有出自古佶姓孔氏,為黃帝后裔,以祖字為姓;陳國有出自媯姓孔氏,以孔寧之名為姓,乃舜之后裔。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余,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9%,占全國人口總數的的0.21%左右。
名 人 孔子、孔寧、孔張等
始 祖 商湯、孔父嘉、媯孔寧、姬孔悝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后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湯的后裔微子啟被封于宋國,微子啟死后,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赘讣蔚牧缹O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
4、源于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孔寧,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記載,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
在媯孔寧的后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是為陳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君主鄭穆公姬蘭有后人名姬孔張,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1)滿族崆果啰氏,亦稱孔果洛氏,滿語為Konggolo Hala,漢義“黃馬”,世居黑龍江流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廣氏等。
(2)滿族孔尼喇氏,滿語為Kongnila Hala,世居黑龍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
(3)滿族叩岱氏,亦稱闊代氏,滿語為Kodai Hala,漢義“漢人的口袋”,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漢姓為孔氏。
(4)滿族庫雅拉氏,亦稱揆雅拉,源出庫雅拉女真,以部為姓,滿語為Kuyala Hala,世居東海(今吉林汪清)、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烏拉(今吉林永吉)、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黑龍江流域、畢爾騰(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扎思胡里(今黑龍江第二牡丹江)、興堪(今黑龍江省及俄羅斯興凱湖周邊地區)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孔氏、胡氏、李氏、禮氏等。
(5)滿族溫都氏,亦稱文都氏,源于金國時期溫都部,以部為氏,與溫敦氏、溫屯氏同部族,滿語為Wendu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自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烏蘇里江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漢姓為孔氏、溫氏、都氏、文氏、聞氏等。
(6)滿族溫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溫敦部,以部為氏,與溫都氏、溫敦氏同部族,滿語為Wentun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漢姓為孔氏、空氏等。
8、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孔氏,世代相傳至今。
先秦時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動于山東、河南地區。秦漢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廣東等地。三國兩晉時,遷移到浙江、江西東南地區。唐宋時播散到全國各地。清朝初期進入臺灣地區?鬃訂蝹髌叽,四十八代孫孔端友,1128年南遷。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8%,排在第70位?仔盏谝槐臼∈巧綎|,約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66.5%
明朝初期,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魯、豫、蘇、皖、鄂等地。
●郡望: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
●堂號:闋里堂、至圣堂,這兩個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鬃由陂犂,是歷史上的“大成至圣”。
●四言通用聯
東山振鐸;
北海傾樽。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孔子,《孟子·盡心上》:“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薄墩撜Z·八佾》:“上天將把孔子作為木鐸(子民的導師)!薄澳捐I”,謂木舌鈴!罢耔I”,謂搖鈴來警省群眾,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
下聯典指漢天文學家孔融,字文舉,魯國魯縣人,曾任北海相,人稱孔北海,又歷任少府、大中大夫等。為人恃才負氣,喜歡賓客,曾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我沒有什么憂慮!
東山世澤;
北海家聲。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教化萬民的孔子。
下聯典指東漢孔融,曾任北海相,喜賓客,嘗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五經撰疏;
兩部鼓吹。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孔穎達,撰有《五經正義》。
下聯典指南朝齊國的孔稚珪,文辭工麗詼奇,戲以蛙鳴為兩部鼓吹。
洙源萃秀;
泰岳鐘靈。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孔子,他的陵墓所在地孔林,在山東曲阜城北。位居泰山之南。洙水源出新泰東北。西至曲阜城東北,與泗水分流。此指孔林地靈人杰之意。
●六言通用聯
孔女甘同殉難;
丌氏曾受追封。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孔融被曹操誅,其七歲小子亦受害。下聯典指春秋時期的孔子娶丌官氏,至宋追封為鄆國夫人。
●七言通用聯
千秋絕唱桃花扇;
萬古奇文論語篇。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朝戲曲作家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云亭山人,山東省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原隱居于石門山中,康熙帝南巡經曲阜時,召他去講經,破格授國子監博士,后任戶部主事、員外郎等。經十余年時間,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此后不久即罷官還鄉。另有詩文集《湖海集》、《長留集》等。
下聯典指孔子,現存《論語》一書,記有孔子的談話以及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安富尊榮公府第;
文章禮樂圣人家。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孔府,在山東曲阜城內,為孔子后裔直系子孫“衍圣公”住宅。
下聯典指漢朝的孔僅、孔光、孔融,隋唐的孔穎達等歷史名人。
弱翁釣珊瑚之樹;
沖遠列凌煙之班。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朝冀州人孔巢父,字弱翁,早年與李白、裴政等六人隱居于徂徠山,酣歌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后歷官給事中、河中陜華等州招討使、魏博宣慰使,勸藩鎮田悅歸順朝廷。好學而善辯多智,文采似珊瑚鉤明潤。
下聯典指唐初經學家孔穎達,字沖遠,冀州衡水人。隋朝大業初年,任河內郡博士;至唐初,歷官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國子祭酒等。奉唐太宗命主編《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形成唐朝義疏派,唐朝用其書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貞觀年間,圖像繪于凌煙閣。
墨蘭飛舞秀而勁;
思孟述賢博且精。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朝畫家孔毓圻,孔子后裔,康熙丁未襲衍圣公。字鐘在,號蘭堂。墨蘭飛麟,筆秀而勁,深得趙文敏之旨趣。
下聯典指戰國初哲學家孔伋,即子思,孔子之孫!爸杏埂睘槠鋵W說的核心。孟子曾授業于他的門人,發揮其學說,形成了“思孟學派”。后被尊為“述賢”。著有《中庸》。
迎春不看東郊信;
賀歲同傾北海樽。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孔融事。
踏遍荒山猶未老;
歷盡千辛更知甜。
此聯為具有“九十年代的焦裕祿”之稱孔繁森的詩句聯。
●其他通用聯
蓮潭水明,直同泗水;半屏山秀,儼如尼山。
——臺灣省高雄市孔廟聯。
該聯以當地的蓮潭水、半屏山與山東的泅水和孔子出生的尼山相比,來說明地靈人杰。語言不多,但自豪之情溢于筆端。
北海賢相,名家簪纓繼世;東魯圣人,嫡派道學開宗。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孔融(公元153~208年),字文舉,魯國人(今山東曲阜)?鬃佣缹O。勤奮博學,官至北海(今山東昌樂)相,世稱孔北海。有《孔北海集》。
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為儒家創始者。
泗水溯淵源,兩字惟傳詩禮;尼山留苗裔,千秋永享蒸嘗。
此聯為孔氏祠堂聯!般羲,古代河流名,流經山東省曲阜;“尼山”在山東省南部,東麓有夫子洞,相傳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尼山)祈禱,而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曲阜舊家風,詩禮相傳,留得麟經昭萬世;洞庭新廟貌,馨香以祝,綿延鳳德永千秋。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聯
幸問一龍,詩禮真傳,自周魯以來,理學名儒照青史;復敦三物,子孫純嘏,遷秋浦而后,瓜綿椒衍遍紅塵。
——安徽省東至縣孔家村孔氏宗祠聯
此聯典指孔子向老子問禮事,孔子曾向弟子說:“我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高深奇妙,如龍那樣變化不可測)邪!”下聯“三物”,指六德(知、仁、圣、義、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扒锲帧,河名,說這一枝孔氏的遷徙。
綜述
孔姓,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后襲封衍圣公。這樣就把“!焙汀把浴迸约由先槭畟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后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蔭植)奏準。后續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準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曾后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這并非是孔孟曾傳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作為孔孟后裔行輩的順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他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各省
河北保定直錄保定府新城縣孔氏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木刻活字印本復印件一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珍藏。
孔氏祖庭廣記,(元)孔元措纂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據木刻活字印本影印三冊。
山東曲阜闕里孔氏宗譜,著者待考,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句容孔巷孔氏家譜十三卷,首一卷,(清)孔廣滄等纂修,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為[宋]孔傳,先祖為孔端隱,始遷祖為孔瑄。
山東曲阜孔子世家考,(清)鄭環纂修,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珍藏。
福建上杭閩杭孔氏家譜五卷,首一卷,(清)孔昭音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遷祖為[元]孔新。
浙江桐鄉孔氏宗譜,清孔憲文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遷祖為[明]孔公窻。
江蘇興化孔氏支譜十二卷,清孔憲榮纂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為孔承鳳,始遷祖為孔宏賢。
孔子世家譜首一卷、初集六十二卷、二集三十四卷、三集十卷、四集二卷,民國孔德成、孔廣彬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鉛印本一百五十三冊。
湖南瀏陽金淮孔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圣達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珍藏。
上?资霞页速Y料,現代孔令谷纂錄,1958~1974年間稿本。
浙江衢州南宗溝溪支派孔氏宗譜六卷,首一卷,(現代)孔繁嘉主修,2000年計算機排印本。注:先祖為[清]孔興濂,始遷祖為[清]孔毓均。
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輩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輩為“克”,第四十六~八十五代字輩:“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顏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明洪武年間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輩:“希(士)言(伯)公(文)彥(朝)承(永)宏(以)聞(質)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定十字(第六十六~七十五代)字輩:“興(起)毓(鐘)傳(振)繼(體)廣(京)昭(顯)憲(法)慶(澤)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第七十六~八十五代)字輩:“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由中華民國內務部備案續立二十字字輩。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為第五十六~一百零五代:依次為:“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以上第六十五代本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為避皇帝廟諱,而將“胤”字改為“衍”字。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曲阜當地的孔氏已傳至八十代“佑”字輩,以下尚有二十五字可續。
從孔子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孔氏宗族又傳承了八十來代?鬃又蟮臄荡,多次出現過單傳情形,人口增長緩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戶,外遷的數量極少。五代后梁時期,經歷過“孔末亂孔”的劫難,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到清朝末年,僅四十三代孔仁玉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發展,外遷人口也得到極大擴散。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仔盏谝槐臼∈巧綎|。
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采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后,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于宰相一職),先后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渍训暮蟠诟啕惱凼罏楣,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云南一帶。清朝以后,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占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東獨占百分之六十。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對孔氏后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后,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國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韓國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續到86代。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叫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國的曲阜,在20世紀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門(即曲阜城北門)外立碑紀念。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72382人。東南亞各國,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至于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
到20世紀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韓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英國、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
孔子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孔姓歷代名人194名,占總名人數的0.4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四位;孔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51%,排在并列第四十八位;孔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孔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2%,排在并列第八十九位。
姓名 |
生卒年 | 籍貫 | 主要成就 |
孔子 | 前551年-前479 | 山東曲阜 |
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
孔光 |
前65—5 |
山東曲阜 |
西漢后期大臣 |
孔藂 |
?-前172 |
山東 |
西漢開國功臣 |
孔臧 |
前201年-前123 |
|
漢九卿之一 |
孔宙 |
103-163 |
山東曲阜 | 東漢郎令 |
孔融 |
153-208 |
山東曲阜 | 漢北海相 |
孔君平 |
285-335 |
浙江紹興 |
晉世子文學 |
孔奐 |
514-583 |
浙江紹興 |
南陳吏部尚書 |
孔穎達 |
574-648 |
河北衡水 | 唐經學家,著有《五經正義》 |
孔巢父 |
?-784 |
河北翼縣 |
竹溪六逸之一 |
孔述睿 |
730-800 |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 唐工部尚書 |
孔道輔 |
985-1039 |
山東曲阜 |
大理寺卿 |
孔宗翰 |
|
山東曲阜 | 司轉運判官 |
孔平仲 |
1044-1111 |
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鄉 |
北宋九品官員 |
孔思迪 |
|
|
國子生授膠西主簿、安慶錄事 |
孔昭薰 |
|
山東曲阜 |
翰林院五經博士,編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
孔憲彝 |
1837-? |
山東曲阜 |
著有《清畫家詩史》 |
姓名 | 生卒年 | 籍貫 | 主要成就 |
孔祥熙 |
1880-1967 | 山西太谷 | 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 |
孔令杰 |
1921-1997 |
臺灣 |
中華民國外交官 |
姓名 |
生卒年 | 籍貫 | 主要成就 |
孔新峰 |
1980-? |
山東曲阜 | 中國著名政治家 |
孔憲鐸 |
1935- |
山東臨沂 |
臺灣中興大學學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后。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代理副校長,現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10多所學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 |
孔繁禮 |
1923- |
安徽太湖 |
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編委、安徽阜陽師院古籍所顧問、蘇軾研究專家 |
孔令境 |
1904-1972 |
浙江桐鄉 | 近代著名文學家 |
孔令朋 |
1919-2002 |
山東濟南 |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著有回憶錄《風雨人生》 |
姓名 |
生卒年 | 籍貫 | 主要成就 |
孔琳 |
1969- | 浙江杭州 | 當代著名女演員 |
孔令基 |
1988- |
河北保定 |
當代著名音樂制作人,內地華語歌手 |
孔令輝 |
1975- |
黑龍江哈爾濱 |
世界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有“乒乓王子”之稱 |
孔德寶 |
1971- |
內蒙古興安盟 |
中國足球著名球迷,商人,“功夫足球”創辦者 |
孔愛卿 |
1959- |
浙江臺州 |
臺州椒江毛澤東像章收藏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收藏協會廣州微章專業會員,中原攝影協會會員 |
孔德欽 |
1943- |
河南滑縣 |
濮陽市第二屆、第三屆副市長 |
孔德成 |
1920-2008 |
|
襲封31代衍圣公 |